消化一下:香港这颗“毒苹果”,终于蔫了!
大家好,我是在观网陪您看中国的谷智轩。就在上周,香港《苹果日报》总编辑等5名高层,因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,被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拘捕。本周四,《苹果日报》出版了最后一期报纸,电子版也停止了更新,从此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。从创刊之日起,不论“反国教”、非法“占中”、“旺角暴乱”,还是“黑色暴乱”,《苹果日报》都扮演了极其恶劣的角色,频频诋毁特区政府、美化暴力行径、煽动社会情绪。尤其是2019年“修例风波”期间,《苹果日报》造谣抹黑香港警队、制造“爆眼女”等谎言,成为香港持续动乱的主要源头之一。眼见《苹果日报》凉了,英国和欧盟第一时间跳出来嚷嚷,例行打着“言论自由”的幌子。《苹果日报》的“罪行”罄竹难书,这次终于“绝版”,其实和所谓“言论自由”一点关系都没有。本期《消化一下》,我就从一个媒体从业者的视角,来给大家起底《苹果日报》这个业界“毒瘤”。
《苹果日报》的创办人黎智英,1948年生于广州,爸爸是当地臭名昭著的汉奸,勾结日本人,捕杀抗日志士。解放军解放广州前夕,黎父害怕被清算,抛弃家人逃去了香港。黎智英因为是小老婆所生,没能跟着一起去,被留在了广州,靠偷盗为生。黎智英12岁时,偷渡去香港投靠他爹。赚到第一桶金后,黎智英开始在香港创业,创办了佐丹奴时装店。有些人做生意发了财后,就容易有个坏习惯,从“老板”变成“老师”,到处给人讲一些大道理,黎智英就是这样的人。
80年代末,黎智英经常上媒体接受采访,诋毁中国政府,因而结识了《南华时报》记者李韵琴。1991年,黎智英与比他小20岁的李韵琴结婚。李韵琴的胞姐李伟琴,是香港“民主党”前主席杨森之妻。在杨森的引荐下,黎智英与香港所谓“民主之父”李柱铭搭上了线。李柱铭成了黎智英第一个“贵人”,二人“一政一商,惺惺相惜”,成了挚友。靠李柱铭牵线搭桥,黎智英见到了“末代港督”彭定康。
1990年,黎智英将佐丹奴股份全部低价售出,在香港创办壹传媒集团,主要出版刊物《壹周刊》,专注报道名人八卦、揭露隐私,通过《壹周刊》大肆攻击中央政府,发行量一度高达15万份,尝到了甜头。彭定康看到了黎智英的利用价值,授意他进一步攻占香港的舆论阵地。1995年,创办《壹周刊》信心大增的黎智英,又办了《苹果日报》。在当时的香港报业,一份报纸的价格基本都在5港元左右,《苹果日报》一出版,每份只要2港元,靠着低价优势,成功在低收入群体里收割了一大波粉丝。在《苹果日报》的攻势下,香港的一些二线报纸,像《联合报》、《电视日报》等等,都因为扛不住价格战而停刊。在香港站稳脚跟后,《苹果日报》又逐步将价格上调到5港元。黎智英既会钻时代的空子,也懂得抓人性的弱点。
在90年代的香港社会,电视早就普及了开来。而当时的香港报纸,还多是采用老方法,使用黑白印刷。作为从小看着各种电视节目长大的一代,年轻人好听娱乐八卦、也热衷关心时政新闻,喜欢看“爆料”又时刻热血沸腾,却没有耐心去看大段文字的新闻报道。为了吸引读者,黎智英使用了彩色印刷,加上大量的图片和简单的图表说明,再配上字体超大的彩色标题博眼球,图片通常可以占到版面的一半以上。图片、表格、插图代替了文字说明,一张张大图连起来,就跟看电视一样,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。在选题上,黎智英建立了庞大的狗仔队系统,专注报道“扒粪”、“色情”、“流血”这些八卦新闻;传统的新闻记者通过调查来挖掘新闻,黎智英则鼓励读者“爆料”,不管真假,只在乎内容是否够劲爆;而在报道政治新闻上,《苹果日报》直接把结论和判断醒目地印在标题上。比如一提到香港国安法,标题就直接用色彩鲜艳的大字体印上“恶法”、“一国两制终结”这种耸人听闻的词,普通读者就算不知道具体内容,也很容易被忽悠站队:“我看不懂,但我大受震撼。”创刊百天,《苹果日报》销量就突破了80万份。除了靠歪门邪道办报纸,黎智英圈钱也有一手。
1999年10月,香港百乐门出版集团配售6.3亿股公司新股,集资约1.3亿港元。两个月后,百乐门委任黎智英为董事会主席。又过了两个月,百乐门摇身一变,改名为“壹传媒”。壹传媒成功借壳上市,一亿多港元进账,给《苹果日报》养狗仔和打价格战稳住了钱袋子。在香港搞事还不够,黎智英还把《苹果日报》的流毒,扩散到了台湾省。2003年5月2号,《苹果日报》台湾版创刊,黎智英采取了在香港同样的套路。当时的岛内,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是《联合报》和《中国时报》,每份均价约15元新台币,而《苹果日报》只卖5元。在《苹果日报》的低价倾销下,大量小报破产停刊,较大的像《联合报》和《中国时报》也顶不住压力,将价格降到每份10元。为了宣传,黎智英更是豪掷500万港元,聘请加拿大籍港星钟丽缇,全裸躺在一堆苹果里,配上擦边球的广告词“一咬就上瘾”。《苹果日报》的广告铺天盖地,买报就附赠钟丽缇的裸体海报。在黎智英毫无下限的造势宣传之下,《苹果日报》台湾版创刊号60万份,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。短短几年,《苹果日报》就跻身岛内四大报纸之一。
《苹果日报》完全搅乱了港台媒体的格局,自问世以来,就一直是“低俗”、“下流”的代名词。版面上充斥着金钱、性、社会丑闻、暴力,却打着“吃苹果,看真相”的口号自我营销。尽管不断突破道德底线,招来社会各界的声讨,但抓住了人性弱点的《苹果日报》,反而卖得越来越好。在《苹果日报的》倒逼下,其他媒体也跟着学坏了,搞“苹果化”改革。不仅每版都有一张大图,用夸张的手法处理新闻,用血腥的图片吸引眼球,图片越来越大,报导也变得越来越简短。而电视节目,也变得越来越“杂志化”。如今我们看一些台湾的电视节目,无一不是耸人听闻的标题、大惊小怪的用语,和时不时飞出来的巨大彩色字体,几乎找不出一个正常的节目,可见“苹果”荼毒之深。台湾有学者研究了《苹果日报》的主流读者,发现普遍为男性,年龄20到29岁,主要是大学生,看新闻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嘲讽别人。把其他媒体越带越low还不够,《苹果日报》还企图以同样的手段来操弄政治。
2012年,梁振英当选香港特首后,《苹果日报》刻意夸大事实,上纲上线,抹黑其“利益输送”、“诚信破产”,梁振英人还没有上任,就要求他“辞职下台”。针对“双非”孕妇赴港产子的问题,《苹果日报》刊登“蝗虫广告”,暗黄色的土坡上,一只绿色的蝗虫望着繁华的维多利亚港,配上醒目的标题“你愿意香港每18分钟花100万元养育‘双非’儿童吗?”,把内地同胞丑化成蝗虫,似乎只要把内地人赶走,香港就会变好。香港爆发非法“占中”事件后,《苹果日报》更是成了急先锋,发表了大量社评和假新闻。而黎智英本人更是亲自到场参与,整个非法“占中”事件期间,黎智英不仅直接资助“占中”头目、在《苹果日报》免费帮“占中”组织者登广告,“占中”份子在壹传媒以外的媒体登广告,黎智英也帮他们付广告费。台湾前“倒扁运动”发言人范可钦爆料说,黎智英曾找他和前“红衫军”总指挥施明德秘密开会,讨教如何执行“占中”。后来录音经媒体公开,引发轩然大波。
2011年9月2日,“维基解密”网站将大量美国外交密电曝光,其中,涉及美国驻香港领事馆的文件就多达上千份。这些文件显示,香港回归祖国后,美国驻港领事馆就一直在干涉香港特区内部的事务。美国驻港领事馆的编制,从香港回归前的约300人,迅速扩充到600人,其中有大量美国中情局以及美国三军的情报人员,开展针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区的情报工作。而其中,像黎智英、李柱铭、陈方安生这样的“意见领袖”,更是被美国给予了“特别关注”。光是有关这些“意见领袖”动向和意见的密文,就多达上百份。同年10月,黎智英的“私人帐簿”又经过软件Foxy泄露。泄露出的文件显示,2005年到2011年期间,黎智英一直保持给香港反对派输送巨额政治献金。“打钱”的对象既包括了“民主党”、“公民党”这些反对派政党,也包括陈日君、陈方安生这些反中乱港的“意见领袖”,捐款的数额将近半亿港元,又与维基解密的曝光不谋而合。黎智英的每一笔“捐款”,都有明确的目的,干活越卖命,“奖金”就越多。
从2006年到2011年,黎智英向“民主党”捐赠了总计1369万港元的政治献金。然而在2010年所谓的“五区公投”中,民主党立场有变,没有按照黎智英吩咐的做,所以到了第二年,收到的钱一下子被砍到了两万港元。而“公民党”因为干活卖力,2010年、2011年一共收到黎智英800万港元的“犒赏”。那两年,黎智英的壹传媒经营很不好,营业额和利润增长非常缓慢。就在上面文件被曝光前不久,壹传媒还发出盈利警告,指出集团全年亏损将近6亿港元。但即使是这样,黎智英给反对派的捐款也没有断过。不免让人有些好奇,这些钱,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?
说到这,就不得不提另一个人了,这个人的名字叫马克·西蒙。这位老哥,曾在美国中情局任职,为美国海军专门做情报工作。2000年壹传媒上市前后,马克·西蒙进入壹传媒集团,成了黎智英的心腹。马克·西蒙表面上负责壹传媒广告业务,实则是黎智英的“政治智囊”和“财务大臣”,还是黎智英与美国政府和情报部门之间的“中间人”。前面提到的“占中”事件里,为反对派“代为支付广告费”的,就是这个马克·西蒙。2008年美国大选,马克·西蒙认为奥巴马的故事博不了美国人的眼球,当不了总统,于是代表黎智英三次向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捐款。去年美国大选,马克·西蒙不但押错宝,还亲自披挂上阵,在错误的道路上跨前一步。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披露,早前网上流传的一份不利于拜登的64页文件,涉及的情报机构与作者都是虚构的,而参与其中的,就有香港《苹果日报》。这件事让马克·西蒙和黎智英的处境都颇为尴尬。长期以来,黎智英为美国和香港各分裂组织提供政治资金,累计金额高达数千万美元,而输出资金的渠道,正是由马克·西蒙掌握。与黎智英有关的17家私人股份有限公司中,有3家是他与马克·西蒙共同持有的,另有两家由马克·西蒙担任董事。黎智英在台湾囤地炒卖,壹传媒业绩不佳,需要将土地变现,当时台湾建筑商“长虹建设”向黎智英控制的公司买入新北市的地,这个卖方的股东兼董事正是马克·西蒙。马克·西蒙当过美国共和党香港支部的主席,与美国驻华使馆关系密切,在美国政府上层有“关系”。
2014年违法“占中”前,黎智英与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夫福维茨,在黎智英的游艇上密会5小时;2019年“修例风波”中,黎智英跑到美国“告洋状”,与时任美国副总统彭斯、国务卿蓬佩奥等要员会面——这两件事背后的牵线人正是马克·西蒙。当黎智英毫不掩饰地发出“为美国而战”的狂妄论调,希望美国议员能现身香港“支持”暴力活动,在《纽约时报》上刊文反对香港国安法时,背后都有马克·西蒙的影子。台前一个木偶左右横跳,幕后一只黑手丝线抓牢:你的一举一动,尽在掌握之中。当幕布变得透明,无论是木偶还是黑手,观众们已经一目了然。去年8月,黎智英因涉嫌违反国安法下的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,被香港警方拘捕,5000万港元资产被冻结,而身处境外的马克·西蒙也上了通缉令。到了上月17日,壹传媒股票停牌,香港保安局冻结了壹传媒1800万港元的资产。仅仅过了一个月出头,《苹果日报》就在本周正式停刊了,这颗“毒苹果”,这下是真的蔫了。
事实上,在2015年之后,壹传媒集团就陷入持续亏损,每年都亏超过4亿港元,营业额更是不断缩水。显然,《苹果日报》那一套靠低价、低俗来维持销量的“双low模式”早已难以为继。哪怕是炒作2019年“修例风波”,也没能借尸还魂。即使有关部门没有“重拳出击”,《苹果日报》凉凉也是早晚的事情。这种借助炮制假新闻、制造“爆点”来煽动社会对立,激化政治矛盾,扩大社会裂痕,给外部势力“带路”的黑心媒体,从来不得人心。
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本周说得很清楚,特区政府对《苹果日报》相关人员和机构采取行动是依法办事,与一般正常新闻工作无关,针对的是危害国家安全的嫌疑行为。新闻机构负责人也不能以新闻机构作为保护罩而不守法,法律面前一律平等。特区政府对香港国安法是有法必用、执法必严、违法必究,不让法律形同虚设。
[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