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經醖釀就爆發的風波:Omicron變種新冠威脅幾何?
至11月下旬,已有十餘國宣佈發現Omicron變種新冠疫情,除最先發現大批患者的南非及博茨瓦納之外,荷蘭、意大利、比利時、英國、德國等國也相繼發現患者。對此,已有超過20個國家對南部非洲國家採取「斷航」或入境限制措施。其中以色列和日本甚至相繼宣佈「封國」,暫時封鎖邊境,禁止所有外國人入境。但此舉並不能妨礙變種新冠疫情在各國的蔓延,到30日,日本也已檢出一名患者。
世界衛生組織認為,Omicron新冠變異株相關的全球總體風險被評估為「非常高」,雖然有關該病毒的毒性、傳染能力、感染症狀、實際危害、治療方式等問題仍待研究,但它的發現還是掀起了一場不經醖釀而快速爆發的風波。
未知才有恐懼感
此次Omicron變種的發現及風波的引爆比較突然。該毒株11月22日測序上傳國際數據庫之後,23日就得到正式代號,24日進入世界衛生組織的變種監控名單,到25日取得希臘字母代號,在72小時內引發短期經濟震盪。
Omicron變種的神秘之處可能正是其可怕之處。首先,這種新變種病毒增加了五十多處突變,這種大規模突變意味着它感染細胞,與「細胞血管緊張素轉化酶(ACE)2」結合的方式發生了變化,料將威脅到依據ACE2酶與新冠病毒結合方式的信使RNA(mRNA)新冠疫苗。而發生在以色列、香港、葡萄牙等地的mRNA疫苗接種者感染案例,亦打擊了不少人的信心。
其次,Omicron變種與從印度大行其道的Delta變種和最初流行的Alpha毒株有多處重合,因此該變異病毒可能有傳染能力增強的特徵:加拿大、美國等地的醫學界人士因此認為該病毒可能和Delta變種一樣,較之傳統變種有五倍以上的感染力。到11月下旬,甚至有研究認為該病毒正在取代Delta變種,成為目前新冠病毒的主流。
對於曾在一年前因英國變種病毒而風聲鶴唳的倫敦人來說,此次風波可能也不過如此。(美聯社)
到11月下旬,南非方面的數據顯示,在經由醫院統計的疫區新增患者中,10%的患者是嬰幼兒。這種局面較之此前Delta變種對青少年患者的傳染及殺傷又近一步。
最後,雖然歐美及日本等大國在檢出新變種病毒之後就第一時間宣佈「收緊旅遊」乃至鎖國,但這種行動可能還是慢了幾步。且不說非洲全境可能早已淪陷,歐洲各地可能也已有相當的感染基數。
作為目前新型變種的最大疫區,南非已成為歐美大國重點盯防的對象。(路透社)
在英國,醫學專家在28日發現當地檢出的Omicron變種已「出現獨立演化」,它意味着該病毒早在各國「鎖國」前即已傳入並傳播;到29日,意大利發現該國感染Omicron變種的患者是11月中旬經莫桑比克入境的。同日,香港亦確認一名經尼日利亞入境的感染者。由於英國、德國、法國、美國已在11月中旬出現了一波全新疫情,那麼,此次變種是否已經在此期間早就大行其道了呢?種種未知細節讓此次新冠變種疫情因情報迷霧而平添恐懼感。
經濟恐慌難平
不可否認,考慮到此次Omicron變種的很多技術細節與Delta變種區別不大,這也讓不少專家心存僥倖。如高盛公司就在最新的一份報告中稱,該病毒的突變不太可能比目前的病毒突變更糟糕,現有的疫苗將繼續提供高水平的保護力度,有效預防住院和死亡。巴克萊也認為,輝瑞等公司正在開發、實驗的新型藥等抗病毒藥物可能仍然有效。
但在資本市場的真實反映面前,專家的發言更像是強行壯膽。面未知的威脅,資本市場竟當場恐慌起來。11月26日時,美國、歐洲及亞太股市主要股指收盤重挫,道指跌逾900點,跌幅為2.53%,創2021年最大跌幅,標普500指數跌2.27%,為2021年2月來最大跌幅。
與此同時,因美國全球「大水漫灌」引發通脹而漲價的全球大宗商品也呈現了明顯的恐慌態勢。到11月26日收盤時,大宗商品價格重挫,原油期貨暴跌,WTI原油主力合約跌13.04%,至每桶原油68美元一線,徹底打破了此前美國及石油輸出國在75美元一桶左右爭奪的戰線。
同期,布倫特原油主力合約跌11.27%,均創近3個月新低。雖然到11月28日後,市場的恐慌情緒略有緩解,至30日,市場行情出現反彈。但油價已經跌至71至70美元一桶上下。
事已至此,隨着疫情而來的經濟危機已再次呈現,或許外界應該注意此次變種新冠病毒並非僅僅帶來感染的風潮,新冠本身破壞經濟的一面尤為突出,當它與本年度的通脹、供應短缺等疊加時,隨之歐美大國一面強調其使用的疫苗足以應對,一面又對此如臨大敵,其殺傷力及威脅或許更值得關注。
[香港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